枸杞子成熟的时候,行走在玉门市昌马镇一个名叫拱北滩的枸杞种植基地。你会觉得热浪翻滚,枸杞子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粥一样稠浓的戈壁风一刮,留香数里,喝一口便把人的头都熏晕了。地咕咕、麻雀在枸杞子地上空掠来掠去,东叫一声,西叫一声,播送着枸杞子成熟的信息。行走的时间长了,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颗枸杞子。
这个枸杞种植基地收获的枸杞,是玉门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玉门枸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范围。
在这片枸杞种植基地,田野更像田野,田地间的地埂上野草果树杂生。不像其他地方的田野,是纯粹的庄稼世界。在这些枸杞地地埂上,红柳和种类繁多的野草,长得跟枸杞一样旺盛,受到枸杞子的熏染,在风中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身影。白杨树、沙枣树挨挨挤挤围拢四周,简直像一个植物园。白杨树、沙枣树虽高大繁茂,却不欺枸杞。它的根直扎下去,不与枸杞争夺地表的养分。在它的庞大树冠下,枸杞一片油绿。在地外边天外边,用眼望去,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这片基地,没建成之前,是一眼瞭不到的荒野,碱滩错落,茫茫苍苍,不见树林,只见几棵沙枣树点缀荒原,几百块地星星点点散布在这片盐碱滩上。不长庄稼,只长各种杂草。其中最主要的草叫碱草,也叫“冰草”,因牲口爱吃,村里人秋天就在这里割草,拉回去冬天喂牛喂驴喂羊。当然,除了杂草之外,也会长一些会开花的植物,野苜蓿、骆驼刺、芨芨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的。草儿有的红,有的白,有的黄,有的蓝格盈盈。从夏到秋,尽管稀稀拉拉,盐碱地上还是有些绿。待微风拂过,便草也摇曵,花也摇曳;到了冬天,一场大雪落下,整个盐碱地变得一片白,白的一尘不染,要是白上整整一个冬天,那真是天高地旷,感觉很美!一到春天,积雪化净,新草还未发芽,放眼一望,碱滩一片残破景象。坑坑洼洼,低洼处积着雪水。连续刮几天几夜或者十天半个月的狂风。地上的浮尘和枯草全都被搅动起来。天昏地暗,连太阳都变得模糊不清,像个黄黄的锅盔贴在天上。风大的时候,似乎旮旯拐角都是风的响声。有时候像人的叫声,像牛哞的声音,像驴叫的声音。鬼哭狼嚎,吓得人连门都不敢出。几天之后,风停了。这时候再看盐碱地,便是另外一番景象。太阳重新露出脸来,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那些积水早就没有了踪影,地面干巴巴的,被阳光一照,晃得一片灰白,了无生机,看了会刺眼睛,让人流眼泪。

村里人在这片荒原上下了狠心,春天不离犁把,夏天不离锄把,秋天不离镰把,冬天不离锨把,逐步把一块块荒滩碱窝改造成能长粮食的耕地。刚开始,当在这些盐碱地里种下枸杞苗时,一场风沙过后,枸杞苗一律向着一个方向倾斜着。背风的一面,皮都被风刮掉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片荒原终于建成了枸杞种植基地。经过实验,这片荒原对其他农作物不咋地照顾,偏偏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盐碱、沙荒,抗涝的枸杞情有独钟。
现在,这里的枸杞长得格外好。漠风一溜,绿浪红浪一起起伏,叫人心动。个大的,比牛奶子沙枣还大。红丢丢的样子就像一个个奶嘴,争着抢着往外喷奶似的。从枝头摘下一粒枸杞往嘴里一丢,用舌头那么一压,就满嘴甘甜。
几百亩地的枸杞树给风一吹那才好看,不是绿浪,而是枸杞树的涟漪。涟漪要比浪来得细碎,所以更加好看,要是站在地头看,也许就看花了眼,只觉得那一米多高的枸杞树是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一阵热风吹来,枸杞果的香味在阳光中像成熟的沙枣似的,一簇簇地饱胀、迸裂,忽然间浓烈起来,随着热浪淹没人便醉在枸杞果的香味里,却被呛得连连咳嗽。风瞬时而来,又突然跑走,沙浪似的枸杞树在阳光里渐渐复归平静……
行走在枸杞地里,听基地技术员介绍,枸杞为茄科落叶小灌木,又名枸杞子、狗奶子根、苟妻子等,是著名的观果植物。枸杞花开夏天,结果丰收在秋天。浑身都是宝。不但叶、根、果实均可入药,就连那嫩芽儿,凉拌了是一道好菜。老根还可制成露根盆景。种植时,先将地开成行距一米,株距一尺的沟。每亩在施一拖拉机羊粪。栽上二千多株枸杞苗子就等着收成。闲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丛生,与植株争肥传播病虫害。枸杞喜肥,花果期较长,在萌芽、开花、结果等时期及时施肥。在生长期一般施肥二三次,以促苗、攻杆、增果。枸杞的分枝能力强。每年早春萌发前要剪去老枝,夏季剪去长枝,秋季剪去老枝与病虫枝。整枝可减少病虫害,增强通风透光,降低营养消耗。新栽植的枸杞苗,在主干高二尺时去顶,选留三到五个侧枝。第二年将选留的三到五个侧枝回缩至一尺,形成第一层树冠。以后逐年培养,使之形成三层“楼上楼”的树冠,增加挂果量。若制作盆景,可在第二年春季萌发前,将枸杞粗壮枝剪断扦插,来年即可开花结果。
枸杞花是紫色的,漏斗状,五个瓣,花单生或簇生叶腋。浆果卵形或长圆形,深红色或橘红色。枸杞那儿都能长,池畔、台坡,也可作河岸护坡,或作绿篱栽植。
行走在枸杞地边,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枸杞地,成熟的枸杞子如阳光一样金灿,黄的人眼胀。吸吸鼻子,寂静中,枸杞子的香味在四周摇晃。不由让人想起过去每当地埂上那些野生野长的枸杞子成熟后,在地里干活歇着时,不管男人女人,都会到地埂上去摘吃那一颗颗红中透黄的枸杞子,吃得满嘴流汁。即解渴,也解乏。男女在野枸杞成熟的日子里,精气神都特别的旺盛。
相传很早以前人们把枸杞子叫苟妻子。村里村外的地埂、荒滩、漫道湖滩生长着一种形似白刺的植物。春天枝头开满沙枣花一样的花,秋天结出红玛瑙似的果实。天上飞的野鸟爱吃,地上跑的野兔、野鸡、麻雀、鸽子爱吃。有村民在地上干活闲来无事,偶尔会摘几个来吃。谁也没把这野果当回事。有一年,生活困难,有一家姓苟的,男人外出做生意,女人带着三个娃在家艰难度日。每当饭做好之后,当娘得就让娃娃们先吃,自己就到那些野枸杞树下摘野枸杞果吃。从枸杞结果一直吃到枸杞落果。枝头上没有了,她就在地上寻找着吃。有时候下雪,她会把地上的雪扒开寻找着吃。吃了近多半年的日子,度过了艰难的生活。当男人回家后,看到三个娃都瘦得皮包骨头,而女人却红光满面,精力充沛。男人怀疑妻子有外遇或者在家吃独吃。虐待了娃娃,经过一番严刑拷问和内查外调,三个娃证明娘每当把饭做熟就让他们吃,娘最多喝点汤,村里人也证明经常看到女人在摘吃野果。待查清事情真相后,男人感到愧对妻子,为了洗清对妻子的诬陷,就背着妻子满村街上转,见人就痛说自己的不是,诉说枸杞的好处。村人经过对比,认定枸杞是个好东西,吃了能养身健体。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但把女人是个贤妻良母的美德传了出去,也把野枸杞子叫成了苟妻子。后来慢慢改良成人工种植,规模生产,就叫成了枸杞子。其实叫苟妻子也可以,因为是姓苟人家的妻子让枸杞子出了名。
行走在枸杞地地埂上,满眼枸杞子,给风一吹那才好看,不是绿浪,而是枸杞树的涟漪,淹没在醉人的枸杞子香味里,却被呛得连连咳嗽。
在枸杞地边的一块宽广的戈壁滩上,有人在晾晒摘下的枸杞子。偌大的戈壁仿佛铺着红地毯。主人说,枸杞子从种植、采摘到晾晒,一步都不能马虎。须的轻采轻放,果实存放厚度不超过一指头,两天内不能在毒日头下暴晒,不能用手翻动。采摘后,自然晾晒到皮皱。这样晒出来的枸杞子,营养流失少。听了主人的话,才发现戈壁滩上空漂浮着巨大的遮阳网。(注:文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姜兴中,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玉门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玉门市领军人才(文化艺术类)。
从事文学创作近三十年,作品在《飞天》《长城》《绿洲》《雨花》《青年作家》《税收文学》《参花》《北方作家》《延安文学》《鄂尔多斯》《六盘山》《雪莲》《鹿鸣》《金城》《党的建设》《甘肃税务》《甘肃农业》《金银滩》《甘泉》《西凉文学》《白银文学》《黄土地》《中国青年报》《中国税务报》《联谊报》《甘肃日报》等50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约260多万字,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集。出版小说集《姜兴中小说选》、散文集《梦萦疏勒河》,系列小说《小镇税官》被改编拍摄成电视剧。
多部作品获甘肃省第十九届杂文二等奖、甘肃黄河文学奖、酒泉市飞天文艺奖、玉门文艺精品奖(连续五届)。
本期【玉门文艺】栏目由
酒泉美食.三哥流动烤全羊支持协办

相关链接:昌马镇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西南部,祁连山西麓,平均海拔2095米。东、南、西三面分别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瓜州县接壤。辖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昌马村。玉(门镇)昌(马)公路通乡境。景点有昌马石窟、天生桥等。
昌马原名昌马湖,疏勒河从其境内奔腾而过,因水草茂盛,相传为唐代名将樊梨花饲养军马之地,故名"昌马"。1949年设东湾、西湾、水峡等乡,1958年合设昌马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1630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水峡、河岸、先锋、东湾、上游、西湖、南湖7个行政村。2005年,面积1670平方千米,乡镇人口1273户4384人,辖5个行政村。2008年末,面积268.22(原出处如此)平方千米,乡镇人口1285户4264人。
玉门市昌马乡东、南、西三面分别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安西县接壤。昌马乡原名昌马湖,疏勒河从其境内奔腾而过,因水草茂盛,相传为唐代名将樊梨花饲养军马之地,故名"昌马"。 自然环境:昌马乡位于祁连山西麓,平均海拔2095米。年均降雨79 毫米。年平均气温4℃。常用耕地面积1678.7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670平方公里。(资料来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