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学庄子的《庖丁解牛》,面对一个个炯炯之眼神,不经意间就问了一句,“在老庄哪里,什么是真正的逍遥?”同学们众说纷纭。当具体让某生回答时,多以笑而不答来掩饰。没学懂还是突兀不知所措?

既然是课堂,那就顺势受生,也算是温故知新吧!
《逍遥游》讲了鹏鸟的鹏程万里,讲了蜩与学鸠的知足常乐,讲了大年小年、大智小智,讲了宋荣子、列子,不管如何的上下千年纵横八极,然而,万物都有所待,若有不同,那就是精神追求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真正的逍遥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般的境界。
说通俗一点,世俗之物都有所待,要做到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只有追求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一旦离开物质,谁也不能“独完”。若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难道不是吗?我们作为一个奋战的高中生,若一味沉浸在锦衣玉食的追求享乐之中,那你的学习必将是痛苦的,因为你的精神无法超越物质的快感,物质的迷幻是永无止尽的,痛苦也就伴你左右。所以,学习告诉我们,只有想通了,理解了,懂得了,你的精神自然就不同,吃苦与追求不同,成果必将不同。

心若自由,清风自来!
为此,我也认为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追求心灵自由的告白,表达了庄子对生活最纯净最神圣的渴求。
同学们,社会是物质的,物质是有差别的,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不同体系……让每个人的享受各有不同。丰盈的世界永远追求不完,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既然物质的充裕满足不了人们心灵的需求,那么富裕的物质和丰富的生活也就让人们的心灵不再平和与安宁,紧张的竞争和压抑常常使人们喘不过气来。何不追寻一种心灵的自由,挣脱世俗的桎梏和束缚?
自由不正是对世俗的呼唤!
同学们都是学历史的。人类历史的发展,不也都是在追逐一个梦想——自由吗?
不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孔子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论是贸易的自由,还是民主的自由,不都是追求自由!
所以,同学们,我们不妨时时静下心来,漫步于幽静的林木或湖畔,再来品读一番庄子的逍遥,聆听那从远古而来的期盼,来体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际……(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王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