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胡杨文化网
位置: 首页 > 校园之窗 > 正文

[一课堂]王兴鹏|《离骚》教学之谈

       初读《离骚》,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如鲠在喉,左右为难。先秦文字是难理解,但与《离骚》想必,又是小巫见大巫。从对文本的第一接触中,就感受到。  
     又一次教学《离骚》。前一篇是《诗经•氓》,尽管故事性强,但还是让学生领略到世之奇伟的难,连续多日的诵读,至今还有些凄惨。《离骚》的乍现,之于学生理解学习雪上加霜,力不从心。但不管如何,还得教,更何况第三段是考点,要求背诵,能无怨乎?
     如何是好?我的教学突破基于两点,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对作者屈原感兴趣,对“骚体”诗感兴趣。
 
 
     屈原出生时三“庚”加身,贵族出身,我命天成。屈原是楚国的三大王族之一,楚怀王时受任左徒,后兼三闾大夫,一方面参议国家大事,发号施令;一方面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同时还主持国家政策的修改,草拟宪令。然而,树大招风,才高被妒,不断遭到上官大夫及郑秀等奸佞之臣的诬陷,最终被怀王疏远。屈原终其一生都坚持联齐抗秦,但由于楚王在外交政策上举棋不定,亲齐时屈原便得以起用,合秦时便被疏远,始终不能一展抱负,终于还是“信而被谤,忠而见疑”郁郁而沉。《离骚》是他心声的写照,伤透了心。一个家国忠臣的捐躯之情唤不醒一个狼子野心的甜言蜜语,汨罗沉陨,只留粽子飘香了!
      骚体诗是在《诗经》四言诗的基础上加上楚地方言而成的一种诗体。一般句首一个方言词,句中或句末多加一个“兮”字,组成一个五、六、七言不等的灵活多变的诗句,读起来舒情浪漫,有韵有味。这诗体集文字之优美、情感之丰富、意境之含蓄、思想之自由,有明珠之谓也。
      除此,我还告诉学生,屈原文字中,“美人香草”的含蓄深沉,想象的奇特幻化,手法的灵活多变,慢慢体会,犹如山岚回升,飘渺灵动,亦真亦幻。虽说起来有些诘屈聱牙,但吟咏起来,还是那么地宛转悠扬,体会屈子的痛彻心扉。以第一段为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意译出来:我是颛顼帝的后代,我父亲名叫伯庸。我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我父亲看我初生的吉象,给我取了一个非常美好听的名字,名正则,字灵均。
     从这一自我介绍中,可以看出屈原是追求正直和正义,体现灵动和均衡之美。既蕴含着他个人的喜好和信仰,也反映了他的追求与崇尚,寄语深厚。
     原文,涩口难读,翻译,亲切晓畅。两相对比中,让学生明白,原来,难者懒也。你若平心翻译,理解古语词,转换成自己的话,不也是难者亦易矣!
     听完第一段,多数学生第一时间试诵第一段,很是意外,得来全不费工夫。(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酒泉市瓜州一中 王兴鹏
上一篇六一,酒泉春光路幼儿园,欢乐又精彩!(组图)
下一篇 【一课堂】王兴鹏|蜀道难何解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3937969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4513929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