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堂哥的时候,正是深秋上午十点钟,他刚刚牧羊回到家中,本来花白的头发上又挂满了秋天的蒙蒙细尘。“我这是一边放羊,一边活动活动身子骨,再看看秋天美丽的风景,一天的心情都舒畅得很啊!”他紧紧握着我的双手笑呵呵地说。堂哥名叫宋全林,今年74岁,满脸透出岁月浓浓的真情历练。他精神矍铄,不失当年风采,一脸慈爱爬上额头刻下的条条皱纹,记录着一波三折的往事。那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褐色的眼眸,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是个乐观主义者,不论春夏秋冬,欢乐总是先随。在我印象中,他简直就像童话世界里的老仙翁。

图为74岁的堂哥—宋全林依然精神矍铄
在我眼中,堂哥还是位乡土人才。人们常说高手在民间,这一点在我堂哥这里也验证了:堂哥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怎么种庄稼,怎么收作物,怎么搞养殖,只要是农业上的事,没有难住他的!他在当地“老农”中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行家里手。他不仅庄稼种得好,还是个多才多艺、能文善武的“多面手”。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就是我们村子里业余文艺宣传队队长。村子里只要是文艺演出哪能少了他?在当时,他既是幕后导演者,又是台前表演者,秦腔、眉户剧、地蹦子、小曲子场场他有戏,吹的、拉的、敲的、弹的乐器样样他都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村子里的“革命样板戏”在当地文艺圈独树一帜,常常到外乡镇汇报演出。他不仅在文艺圈有造诣,就是在建筑领域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大到生产队规划居民点,小到邻里家盖房子、盘火炕,只要找他,他都会伸出热忱的手相助。他既当设计师,又做泥巴匠,什么活儿都拿得起、放得下,而且质量优、效率高,在村里村外遐迩闻名。

图为作者和堂哥宋全林(中间)合影留念
作为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且正在从事史志工作的我,被堂哥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执着感动不已!哪里去挖掘历史资料?堂哥分明就是活着的“文史”!他所讲述的乡愁就是家乡“不朽的历史”。于是,我与堂哥又多了一次约会,才出现了今天文章的序幕。
(作者:张掖市甘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宋进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