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文苑.张掖】刘爱国 | 腊月,熬一罐浓浓的红枣荆蓋薄荷茶
老家座落在黑河畔,走出北河滩,爬上鸭翅渠的漫坡,厚厚的黄土层生长着养人的庄稼,夏天麦穗的清香,秋日金黄的谷穗让人满心的欢喜,最喜欢的是地埂上田园里一树红红的枣儿把苦涩的日子滴流得象蜜汁一样。冬夜漫长,老家的父辈们把秋天打下树拾回来晾晒在房顶的红的枣儿,黄的沙枣,挂在屋檐下的荆蓋薄荷取来,熬茶。喜欢沿袭家乡祖辈传下来的方言,把“煮茶”说成为“熬茶”。一个“熬”字,似有将红枣沙枣荆蓋薄荷干姜交于冰凉的清水、柴火的交融,红枣、干姜、荆蓋、薄荷之间的组合,先是彼此之间抗衡到握手言和的动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融之间,一锅凡尘间最养人的红枣荆蓋薄荷茶,便在不经意间熬出了人生的况味熬到了到了茶的极致。
皮硬肉柔皱皱巴巴有些丑陋的红枣,干枯的有些怪模怪样的干姜,灰头土脸的荆蓋薄荷跳入水火之中,无力挣脱,仍然不失青葱红黄绿色,先是僵硬干枯然后便慢慢柔软下来,开始了“熬”的浴火重生的涅槃。被开水裹携着上下翻涌,往复不息;一番鼓点密集的激情澎湃过后,归于平静,华丽而成香甜肆意的荆蓋红枣薄荷茶,再观锅罐里的红枣沙枣,皆已熬到脱胎换骨,熬到了破肚开花。
冬天一地谢幕的枣树,一片片鳞状的树皮丑的实在,丑的有时不忍多看一眼,那些皱皱巴巴的裂纹诉说着尘世间人情的冷暖与炎凉。在厚厚的雪地里,在冬日的晨曦里,枣树的树干上也被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银霜,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枣树也没有沉沦,顽强的站在老家的地埂上,静静地等待夏天的来临。落地生根的种子还在、根茎还在,熬过深秋的寒风熬过严冬的冰霜,夏天仍会葱郁摇摆米黄的花朵美丽绽放。在冰雪中无须怜惜伤怀,无须关照呵护,任由它在寒来暑往中历练中,自我疗愈、修养、拼挣,终有满树花香的时光,淡淡的花香漫过田园,漫过村庄,令人陶醉。
腊月,有了红枣,家家都会熬出俨俨的红枣荆蓋薄荷茶招待客人。每遇孤独无助,却又无法挣脱逃离之时,便可豁然达观地将自己化作兀立田园地埂枝干光秃的枣树、凋零在树枝上摇摇欲坠的残果,寻找另一个支点,另一条蹊径,另一种价值,另一种坚持,等待生命中闪出渴慕已久的春光,开出足以骄傲的米黄的花朵。
职场人生,谗言、流言、嫉妒在所难免。曾经一度迷茫、动摇,无奈。回家看一看枣树,细心体会枣树的品格。不争春天的浮华,迟迟出场清香四溢。不慕秋景,早早退场,把一身铮铮铁骨留给风寒。慢慢懂得人生无常,无视名利浮华,荣辱质疑,潜心钻研文字,无欲无求、不言放弃。业余,用文学作为释放压力的出口。清灯孤影相伴,篇篇美文出炉,且乐此不疲。有时,也会陷入灵感枯竭、思维短路的困境,囿于难以创新、鲜有突破的樊篱,但写作的乐趣督促我不懈读书,在精准扶贫中拉拉家常,听一听庄稼汉的心声。在户外、登山、郊游中寻找素材,寻找灵感。
人生不易,苦难、挫折、煎熬,总会无法预料地填充我们的生活。此时,要像枣树那样,独立在小寒的冰雪里,伸出坚毅的臂膀让飞累了的鸟儿歇歇翅膀,让风雪和月光温暖村庄。让村庄飞驰袅袅炊烟,那炖在炉子上的红枣荆蓋薄荷茶芳香四溢,弥漫在家乡的田园,几个老人喝着早茶说一说去年的收成,拉一拉今年的年和春天,乡村的冬夜不在漫长。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来梅花透骨香。若不是枣树傲立冰雪寒霜,哪来夏天的花朵的四溢芳香;若不是历尽伏暑的沧桑,哪来秋天红枣的香甜。在难熬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枣树那样从容以待,用所有的历练和寂寞为自己鼓掌;不着急,多读书,勤思考,常动笔,走出自我,战胜自我,用无数个夜晚描绘出春暖花开的到来来,描绘未来的盛装出场。
作者简介:刘爱国,甘肃临泽县人。著有散文集《昭武寻梦》、《家园》;故事作品集《临泽民间传说故事》,《临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诗歌集《古今诗词咏临泽》;文史作品集《临泽史话》。先后在《文艺报》、《中国作家》、《散文》、《飞天》、《绿洲》、《新一代》、《延河》等刊物发表作品600多篇,作品多次入选《小说选刊》、《选文选刊》;多篇作品入选各种年选文集,并先后荣获国家和省市50余种奖项,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临泽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临泽诗词学会会长、张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