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山平湖,碧水蓝天,长风几万里……双塔湖莽苍一片,视野里总是难以找到期待的身影。
我站在双塔湖的一隅,遥想着李白、岑参、王之涣、李颀……飘飞的思绪划破历史的长空,在大唐的上空呐喊一声,回声里装满着戍卒的啧叹、思妇的哭泣、悠悠羌笛、明月天山……亦或有跨马挥鞭的哒哒声……站在清冷的湖畔,睁眼闭眼间依稀看到更多清瘦忧郁的眼神。斜阳拥抱着欲泣的烽燧,也把我的影子拉得瘦长瘦长的,好让我引颈聆听这湖的声音,涟漪的皱褶里全是绝代才子脍炙人口的诗篇!
我们知道, 唐玉门关早已遁迹在这莽苍的双塔湖里,装载着大唐的边关风云,背负着一个时代的沉沉印记,悄无声息在这湖光山色里。山形依旧枕寒流啊!历史的激越澎湃早已风干,好似不留任何蛛丝马迹,只留给几个专家无尽的思考与猜测……
一代雄关——唐玉门关就这样沉寂于湖底,“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寒鸦已去,春风已度,一声声汽笛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却浑然不知。风干的记忆里好似只有边塞的爱恨情仇,让后人吟诵不止。
这吟诵里,既有从军征战驰骋疆场的男儿意气,又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更有在战思战厌战恶战的悲凉之情。从李白的“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从李华的“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里,我们看出了,也从李颀“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白“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里,体会那在战思战的悲壮。这“玉关道”那里像他的名字一般,分明是一个“鬼门关”,是魂断蓝桥之地啊!
大唐的边境,踏遍英雄的足迹,确成了千家万妇、父母子女的伤心之地。那杨柳依依的惜别、牵衣顿足的难舍、举手劳劳的叮咛,有多少生离死别的感动与美好,都因此地而香销云散。想想岑参“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的无赖,李白“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的怅惘,苏颋“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的难眠,更有那“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殷殷思念,承载了多少的孤苦无赖,此恨绵绵无绝期……
好在大唐国力强,就把这玉关古道装扮成边塞的意象,让明月、天山、孤城、烽燧等组合成雄壮的意境,孕育一出个个刚健向上、彪悍勇武的精神力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用这豪迈激励一个个义士。尤其是那一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绝唱,占据了唐诗的至高点,让“唐玉关”从此成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又一高峰——边塞诗。
昔日的玉门关,地理的坐标,而今早已成为文化的符号,内涵丰富,意蕴深沉,闭目吟诵,尽是悠悠情怀。
一个个诗人早已断线而去,他们所聚集的文化魂灵会不会也依附在湖中一只只鱼儿身上,冒出一个个气泡,开出一江之花,引来众客游赏!
余霞成綺,残阳铺水,一抹红绸覆盖在湖面,想必是蝴蝶之梦的预兆……(注:文稿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酒泉市瓜州县一中 王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