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胡杨文化网
位置: 首页 > 祁连文苑 > 正文

【陇上作家.敦煌】麻守仕|大雪飘落玉门关



        正值隆冬,天气忽变。在去玉门关的路上,只见彤云密布,四野苍茫,刺骨的寒意,陡然间温和了许多。“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是不是要下雪了?我便急切的朝窗外翘首期盼。
        在路途过半时,雪花零星半点的雪花开始飘落。不一会儿,雪花突然变得丰厚密集,飘落很有劲道,车身驶过处,雪花被冲撞的四下飘飞,煞是壮观。
        车窗外原本硬朗的寒风,似乎难以再改变雪花簌簌飘落的流线,让人感觉这不是雪花在飘落,而是仙女们在散花,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也是白一处,湿一处。
        到达玉门关时,白雪已很严实地覆盖了戈壁滩,大地就像一张洁白平整毛毯子,尽情地伸向天际边。南山和北山已被雾霾隐没,高大的胡杨被飞雪雕出新的容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刻,玉门关静静地陶醉于飘洒的雪花,断续的长城如龙游雪海,显得庄严和肃穆。也不知,从汉唐帝国一路走来,玉门关亲历了多少这样飘洒的雪花?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数千年来,玉门关内外驼铃悠悠,人呼马鸣,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的景象。“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玉门关,一座相关忠诚良将的关;玉门关,一座不仅相关丝绸美玉的关。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遥远的边关,丝绸之路的黄金关口,一场大雪,足以引来金戈铁马,闭关锁城,商贾绝迹;一场大雪,也足以停止一场争端,握手言和,生灵免遭涂炭。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多变迁,孤城遥望玉门关。因此,玉门关饱尝了胜利的亢奋,也吞咽了失败的凄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真实的表述。
        但不论是凯旋,还是败归,守卫玉门关的将士,始终没有颓
废,思乡的情结,尽管如同无数条毒虫,时刻在煎熬他们的灵魂,但为了边关的和平和安宁,千百年来,他们前赴后继,抛家舍亲,不远万里,无怨无悔,一路跋涉而来,为丝绸之路守住一片晴天。
        此刻,玉门关外雪下得正酣,古老的疏勒河床,有了些湿润。这让我干涸的心灵,也得到了一点慰藉。比之于我,盛唐时期的王之涣是幸运的,当他站在关口,不需举目远眺,就能见到奔流不息,一路迤逦向西的疏勒河,把玉门关滋润得容光焕发。
        我想,是水流澎湃的疏勒河,真正触发了王之涣的灵感,让他臆想到了波涛汹涌、气势恢宏、奔流直上云端的大黄河,以及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还有那白雪皑皑、峰峦突兀、松柏叠翠的祁连山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于是,堪称金典的《凉州词》便定格在盛唐的诗歌里。


        不过,是玉门关成就了王之涣,是王之涣成就了玉门关,还真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当疏勒河逐渐断流,古老的河床不断被风沙掩埋,玉门关在猎猎的漠风中,艰难的喘着粗气时,那首《凉州词》,已成为一个边关文化的符号,让海内外多少文人墨客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玉门关膜拜。
        当我穿过潮湿的河床,抬头眺望长城时,只见一条银蛇正迤逦向西,直上云端。惊喜之余,干脆解下围巾,让雪花尽情滋润我的灵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在玉门关外,我真切的感觉到灵感的迸发,诗歌真是无形的画卷。
        然而,大雪也让我浮想联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不知柳宗元着笔的老翁,最后是否钓到了鱼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不知刘长卿看到“夜归人”究竟是谁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知李太白最后是否登上了太行山没?“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没有通讯设备的大唐时代,刘十九是否听到了白居易的邀约?
       抬头仰望苍穹,只见白茫茫一片,大雪根本就没有要停的意思。玉门关外,氤氲越来越凝重;玉门关内,积雪越来越厚实。我赶忙停下还想继续前行的脚步,毕竟回去还得一段路程,况且我不是骑骆驼而来。
       再次回望,茫茫雪原上,高高耸立的玉门关,尽管有些单调,有些落寞,但毕竟有大雪正在飘落。不过,转眼间又一想,对于饱经沧桑的玉门关来说,热闹,未必会是一件好事。
       于是心有所释然,便心无牵挂地踏上了返程。
(注:文稿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甘肃敦煌市 麻守仕
上一篇【祁连文苑.瓜州】王兴鹏|雪域无垠
下一篇 【陇上作家】纪天才|散文(一)锦绣芦水湾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3937969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4513929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

8: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联系我们